调节冬季饮食钟
吃出健康好身体
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冬季,这个季节里人们只要调节好“饮食钟”,照样能吃出好身体。传统养生十分注重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等因素,而通过饮食营养防治疾病就是考虑到四季的不同差异,做到人与自然最大限度地相互适应,经过酷暑、秋燥的人体在冬季得到休整,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。冬季最易损人阳气,所以此时的养生要特别注重阳气潜藏,敛阴护阳,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平衡膳食:均衡营养是不分季节的,且是永远的原则,但在冬季人们较容易忽略,常识中人们都知道寒冷季节要吃热性食物,肉类摄入每天不超过150克。冬季是肾主令之时,肾主咸味,心主苦味,咸能胜苦,所以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,以保心肾想交,可食辛热之品,使肺气直达,固实肾气。
营养特点:在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其他三季均为活跃,胃液分泌增多,酸度增强,食量增大,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。当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,要维持体温平衡,就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率,从而增加对食物的需要量,特别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,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,但是,为了防止发生高脂血症和肥胖病不宜过多吃。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,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正常的需要水平,可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来保证热量的增加。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。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较高的食物。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。可多食白菜、萝卜、土豆、菠菜等蔬菜及柑橘、苹果、香蕉等水果,同时增加动物肝脏、瘦肉、鲜鱼、蛋类、豆类、菌类,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。
御寒方法:冬季应早睡早起,室温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,还应特别注意头、背部保暖,以免阳气受损,注重保养精神,保持愉悦心情,傍晚可做一些健身运动。如果条件有限,为防止感冒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可减少洗澡次数,可在睡前采取热水泡脚的方法,水温以40摄氏度至0摄氏度为宜,配以按摩,加速血液循环,消除疲劳、有保健益寿的功效。根椐医学研究,身体怕冷与机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。因此,饮食除了能供给人体热量外,可以补充矿物质,中国人饮食以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正常的一日三餐可以保证对钾、钠、铁等元素的需求。特别怕冷的人应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的蔬菜,如胡萝卜、藕及薯类等,这些蔬菜矿物质含量都很高。
防止干燥:冬季干燥易引发皮肤干燥皲裂,鼻咽不适。因此,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重要。吃些生津止渴,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。冬季保健性质的水果首选梨和甘蔗。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、止咳化痰、清热降火、养血生肌、润肺去燥等功效,最适宜冬季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,尤其对肺热咳嗽、小儿风热,咽干喉痛、大便燥结等病症较为适宜。梨还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。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,含丰富的营养成分,作为清凉补剂,对于低血糖,大便干结,小便不利,反胃呕吐,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。此外,冬季食用苹果可生津止渴,柑橘可理气开胃,消食化痰,香蕉可清热润肠,降压防痔,山楂可扩张血管,降低血脂,增强和调节心肌功能,有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。既可滋补又能润燥的食物还有红枣、包心菜、红薯和藕等。
饮食调养:冬季是养胃的好季节,有慢性胃肠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胃寒的症者,可借助身体自我调节,可多吃些炖菜,多吃山药也是防治脾胃生病的好方法。因为山药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,各种维生素、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糖类,山药黏多糖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,它可刺激或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保健作用。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一些热粥,羊肉粥可温补阳气。加入红枣、赤豆所制成的粥可使人感觉身体温暖,精力倍增。冬日还宜食用养心除烦的麦片粥、消食化痰的萝卜粥、养阴固精的核桃粥、健脾养胃的茯苓粥、调中和胃的玉米粥和滋补肝肾的红薯粥。
老年保健: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,隆冬季节对于高压低温气候的调节适应能力远比青年人差,容易影响体内平衡、血管舒缩功能障碍,从而引起种种不适。冬季老年朋友除了做好防寒保暖工作,应进行一定的户外锻炼。医学认为,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,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,人体生长、发育、衰老以及免疫力、抗病力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,所以老年人冬季补肾尤为重要。黑色入肾,肾与冬相应,又因四季节气的关系,冬季最适宜食用黑色食品。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木耳、黑枣、黑菇、乌鸡、乌贼鱼、甲鱼、海带、紫菜等食物。
合理营养是为我们防病体系提供物质、能量的唯一途径。因此,冬季应根椐个人的体质和生活工作特点安排好一日三餐。